論臺灣離岸風電海工發展與再生能源建置目標:經濟實惠的綠電與務實發展的產業

-論臺灣離岸風電海工發展與再生能源建置目標:經濟實惠的綠電與務實發展的產業

論臺灣離岸風電海工發展與再生能源建置目標:經濟實惠的綠電與務實發展的產業

發布時間: 2022-11-14
閱讀文章

  國際節能減碳的浪潮勢不可擋,我國也於今年 3 月正式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 2050 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

  產官學一致的共識即為淨零排放以及充足綠電供給是一個現在決定未來的長期布局計畫,同時對於充分仰賴外銷市場的臺灣而言,2050 淨零排放以及綠電的供應也將是外銷產業的未來決勝點,換言之,臺灣當前的再生能源建設以及綠 電價格將會直接影響未來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這樣的一個趨勢可由近期許多國內大廠紛紛與再生能源售電業者簽屬綠電採購合約看出端倪,事實上,這股浪潮將持續推進到各個產業以及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許多廠商就僅只是「尚未」收到自己終端買主的要求,但所有客觀條件已經顯示綠電需求就僅剩下不斷攀升這個可能性。

  離岸風電作為再生能源選項中建置規模較大的項目勢必吸引綠電購買者以及投資族群青睞, 坐擁全球優良風場的臺灣也把握這個優勢,積極推動離岸風電發展。然而正因為飽受關注,臺灣離岸風電的建置也被賦予了帶動國內產業發展的重責大任,該責任大到已經讓這個綠能項目的發 展首要目標:「穩定且具競爭力的綠電供給」逐漸失焦,甚至各種錯誤評估與管理失當的投資紛紛湧現,在先前投資人瘋狂押寶的水下基礎部分,監察院於 7 月 13 日出具調查報告並糾正經濟部工業局及能源局,內容主要提到外商因交期 因素與產能問題進行砍單,然而尚有其他在地化之發展項目尚未被檢視,水下基礎顯然只是冰山一角。就筆者看來,離岸風電更大的下一隱憂在於施工船隻。

持續緩不濟急的建設團隊

  離岸風電在規劃綠電配比中是為最高比例的綠電來源,然而建設地點為離岸環境的事實,讓這個建設的複雜程度增加。臺灣長期以來海事工程都將發展重心擺在港灣工程,離岸風電的建置 讓本土海事業者和造船廠嗅到商機,廠商紛紛投入,在國產化政策的浪潮下,主管機關也分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為本土廠商量身打造適用的標準以及優先使用規定。

  對於有競爭力的產業制定產業保護政策確實可以爭取足夠的資金與時間讓產業茁壯,但是反觀我國海事工程產業,在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的三缺條件下,讓真正想發展在地海事工程團隊的業者叫苦連天,更嚴重的是如果國外正規技術人才與施工機具無法進入臺灣,我們等於是犧牲施工品質與國際標準來取得產業成功在地化的假象。

 

No3_EE2_1.webp (128 KB)

政策忽視國際情勢

  從 2021 年初不斷的有國際報章媒體分析後疫情時代海工缺船的問題,在亞洲離岸風電發展處於先驅地位的臺灣卻一直沉浸在競標大容量釋出的美麗標題。熟讀後續正式公告辦法後,可以發現風場規模被限縮、國產化政策鋪天蓋地、實施細節與辦法更是模稜兩可,幾次的會議下來官方說法含糊不清,更有無數的澄清會議,但是結果依舊不清不楚同時前後無法對應。

  提早起跑的臺灣風場原先可以在國際市場中有談判優勢,依據足量的風場規模以及提早的施工討論來獲得有價格優勢的風機、基礎、海工船期程,失當的國產化政策卻使得投入者減少,便宜的離岸綠電目前看來也將水漲船高。

  今年稍早發生於雲林外海的滑樁意外,根據學者專家表示主要是因為臺灣的海床條件特殊,天然條件的挑戰外加人為限制,讓人不禁省思臺灣是否真的有辦法保住當前在亞洲離岸風電發展的領先地位?

 

No3_EE2_2.webp (40 KB)

當前問題與最後的修正機會

  臺灣因為擁有世界最優良離岸風場的契機站上國際舞台並且吸引外商前來,大張旗鼓的訂定三階段的容量而獲得國內外廠商青睞,一時之間各種大大小小的論壇以及報導紛紛湧現,為了抓住這個發展機會,相關單位也受本土產業之託付訂定相關保護政策。但是,訂立制度後並沒有有效的追蹤管理,未見政策收斂反而不斷的發散並且使臺灣的領先地位即將受到衝擊,簡單來說,格局忽大忽小外加外行領導內行,臺灣很可能成就的是一流風場,二流制度,三流產業。

亞洲離岸風電先驅地位的轉折點?

  隨著新冠疫情進入確診高原期而即將迎來曙光,不免讓人想到臺灣在離岸風電的發展是否也將有一個先驅地位轉折的發生,過去一段時間常可以看到風電概念股在各大財經論壇不斷被提到,由這一點可以看出人民對於該政策的期待,但是這也不免讓人深思這樣的一個浪潮是否只是如金融市場爆起爆落的曇花一現,相關政策照顧的是人民還是股民?

 

 

Banner_47.webp (1.79 MB)

曾文鍵

工程顧問業領域 10 多年經驗,專責港灣工程和海事工程船舶規劃。目前擔任離岸風電開發商的專案項目管理工作,至今已有 5 年經驗。

 

 

更多相關文章

EnergyOMNI 全能源 I Enera Media Ltd. 恩能新元傳媒有限公司

立即訂閱,加入淨零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