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看似浩瀚無涯,但實際上人類可以使用的部分相當有限。即便不列顛群島 (British Isles) 周圍都有設置離岸風場與海洋再生能源設施的潛力,在英國政府提出 2050 淨零目標之後,漁業活動無可避免地將受到嚴重排擠。透過不同情境的模擬,我們更加確定活動共存 (co-existence) 與場域共存 (co-location) 的必要性。
以共存面對擁擠的海洋空間:英國漁業的 2050 情境模擬
以共存面對擁擠的海洋空間:英國漁業的 2050 情境模擬
英國底拖網漁業的情境模擬
英國的捕撈漁業與水產加工行業雇用了 24,000 人,為英國經濟貢獻 14 億英鎊,同時透過提供健康、營養、氣候友善的蛋白質為食物安全作出貢獻。以拖網漁業為主的移動式漁具,構成英國漁業的大宗(以漁獲價值計,佔 79%)。英國兩大漁業組織:英格蘭的全國漁民組織聯會 (National Federation of Fishermen's Organisations, NFFO) 以及蘇格蘭漁民協會 (Scottish Fishermen's Federation, SFF) 於 2022 年 6 月共同發表了《漁業的空間擠壓》 (Spatial Squeeze in Fisheries) 報告,首先以「底拖網漁業活動」為對象,探討各種可能的限制條件進而描繪出:過去 (2000 年)、現狀 (2020/21 年,依據每個部門可獲得的最近一年數據)、未來一 (2030 年)、未來二 (2050 年)、未來三 (2050) 年,相關部門與漁業活動的相容性為最壞情況) 共五種情境。
模擬除涵蓋漁業及其相關管理限制,還包括相關部門:自然保育(如保護區中的漁業限制)、 離岸再生能源(風力、波浪、潮汐)、砂石疏浚、養殖(包含魚類、甲殼類與海藻)、海底電纜(包含跨國電力電纜、離岸再生能源上岸的電力電纜與通信電纜)、石油和天然氣基礎設施。以下簡述現狀、未來一與未來三情境。
|現狀:
已指定的各類型海洋保護區,部分訂有保護海洋敏感特徵免受拖網與疏浚影響的管理措施。10.4GW 離岸風電裝置容量。波浪能與潮汐能僅是小型項目。800 公尺以上水深海域(脆弱海洋生態系區域統 400 公尺以上)禁止拖網;技術上,礁岩海床地形無法拖網。養殖、砂石疏浚、電纜和油氣設施如同 2020/21 年度。
|未來一:
80%的海洋保護區禁止拖網。40GW 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僅浮動式風場禁止拖網。波浪和潮汐能的發展與行業計劃和趨勢一致。養殖、砂石疏浚、電纜和油氣設施開發符合行業增長的預期。石油和天然氣平台尚未除役。
|未來三:
海洋保護區完全禁止拖網。115GW 離岸風電裝置容量,且風場內完全禁止拖網。波浪和潮汐能的發展與行業計劃和趨勢一致。養殖、砂石疏浚、電纜和油氣設施開發符合行業增長的預期,但電纜兩側各 0.25 浬禁止拖網與疏浚。所有石油和天然氣平台繼續存在海中。
在過去情境下,拖網漁業幾乎可在整個英國領海與專屬經濟海域作業(僅 0.39% 區域受到 限制)。在現狀情境下,限制拖網漁業作業的海域面積接近 17 萬平方公里(相當於 23%)。迄今為止,這些限制對整體漁業的影響相對較小,全英國的漁船仍可維持漁獲的數量和產值。但在地方層面,影響的程度可能要大得多。到 2030年,在未來一情境下,受限制區域比例將上升到 36%。到 2050 年,在最差的未來三情境下,受限制區域比例將上升到 49%。佔用海域面積最大的三個部門依序為:自然保育、離岸風電(115GW 離岸風場約需 31,500 平方公里)、海纜(約需 25,500 平方公里)。
全國漁民組織聯會與蘇格蘭漁民協會強調:《漁業的空間擠壓》報告只是「開始」。英國漁 業具有高度多樣性,移動式漁具除了拖網還有圍網、耙網;拖網也可再分為底拖網與中表層拖網。以作業範圍來區分,從小型沿岸漁船到大型遠洋漁船都有。在英國經濟海域內作業的非英國籍漁船,同樣也將會面臨空間擠壓的問題。這些不同的漁業型態需要再進一步的調查空間擠壓的影響程度。
除了國家層面,對於沿岸與島嶼社區而言,漁業通常在經濟與文化上具有特別的意義。蘇格 蘭的莫萊峽灣 (Moray Firth) 和英格蘭的沃什灣與亨伯河口 (the Wash and off the Humber Estuary) 的案例可以作為參考。
地方層級的影響
莫萊峽灣是蘇格蘭最大的峽灣,天然的遮蔽性提供漁船安全的避風港,不同的海床組成孕育了此處多樣的漁業:魷魚漁業、海螯蝦拖網、扇貝耙網、圍網、籠具漁業與一支釣。峽灣南側沿岸到領海外界線預計劃設為 Southern Trench 海洋保護區;峽灣中央則有 Beatrice 與 Moray East 風場已商轉,另 Moray West 風場施工中(Moray East 與 Moray West 位於專屬經濟海域內)。
目前已經可以觀察到風場對北側的耙網、圍網與籠具漁業造成影響,而風場輸出海纜由北向南以幾乎平行的方式上岸,依序影響了魷魚漁業、海螯蝦拖網、扇貝耙網。換言之,移動式漁具船隊的活動範圍將受到嚴重限制,必須轉移到峽灣中的「某個地方」。船隊的活動範圍原本就 取決於特定漁場,如果未來「某個地方」也被指定為其他用途,那麼無法轉移的情況將會更加嚴重。此外,海藻養殖雖然尚無法量化但也是潛在的空間競爭者。目前蘇格蘭的水產養殖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但它有明確的增長目標。
亨伯河口的商業捕撈可以上溯到中世紀。時至今日,歐洲最有價值的固定式漁具漁業是以布里德靈頓 (Bridlington)、霍恩西 (Hornsea) 和威瑟恩西 (Withernsea) 為營運據點捕撈螃蟹與龍蝦。在更遠的海域,更大型漁船則是使用移動式漁具捕撈扇貝與鱈魚類。此區域風場開發已相當密集,已商轉的風場有:Westermost Rough, Humber Gateway, Inner Dowsing, Lincs, Lynn, Sheringham Shoal(以上位於領海內), 以及 Triton Knoll, Race Bank, Dudgeon, Hornsea Project One & Two(以上位於專屬經濟海域內)。被視為漁村轉型典範、目前是歐洲第一大離岸風電運維港的格里姆斯比 (Grimsby) 就位於亨伯河口右岸。
東約克 (East Yorkshire) 沿岸的 Humber Gateway 風場,過去是漁業活動頻繁的海域,現在偶爾才有漁船前往;風機數量、密度和排列組合使得該區域幾乎完全無法作業。被排擠而流離失所的沿岸漁民,只能在增加沿岸捕魚壓力或駕駛小船往更遠的海域尋找捕魚空間之間做出選擇。與此同時,更大規模、距岸更遠的風場 ( 如 Hornsea Project 與 Dogger Bank) 則可能會將移動式漁具船隊向南和向西推向傳統的固定式漁具漁場。沃什灣東側的北諾福克 (North Norfolk) 也面臨相似的問題。來自沃什灣內側的波士頓 (Boston) 與金斯林 (King's Lynn) 的漁船則是以拖網捕撈褐蝦、以籠具捕撈海螺。沃什灣的地形限制了當地船隊適應排擠效應的能力。
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可能進一步使漁業活動被排擠或集中。兩個海洋保護區:The Holderness Inshore 與 Holderness Offshore 涵蓋近 1,500 平方公里,幾乎都是過去捕撈的區域,但相關的管理措施目前仍不確定。
通過在適當的情況下將離岸風場與海洋保護區的場域共存,並在可行的情況下讓電纜附近、風場內和海洋保護區內漁業活動共存,將有助於減輕漁業排擠。英國已有離岸風場與海洋保護區的重疊共存已經實際發生,如前述亨伯河口的 Lincs 和 Triton Knoll 兩座風場與 Inner Dowsing, Race Bank and North Ridge 海洋保護區部分重疊(Ashley et al. 2018)。相對地,如果採行離岸風場內完全禁止漁業的管制方式,以北海德國專屬經濟區為例,各國刺網漁業在此海域的捕撈量可能會下降高達 50%(Stelzenmüller et al. 2016)。
及早將共存納入風場設計
海洋保護區與離岸風場的大量增加,海洋空間無可避免將會越來越擁擠。即使海洋空間規劃是討論共存較為理想的平台,漁業普遍被視為「軟性參數」而不是硬性限制、不具有海洋保護區與離岸風場的法定地位。可能的設計方案有:風機基樁間距大於 1,000 公尺、海纜埋設至少 1.5 公尺深、減少拋石保護工以維持海床原狀。唯有實現共存,能源轉型也才是公正轉型。
不同情境下的海洋相關部門
Reference:
1. ABPmer, (2022). Spatial Squeeze in Fisheries, Final Report, ABPmer Report No. R.3900. A report produced by ABPmer for NFFO & SFF, June 2022.2. Ashley, M. I., Austen, M. U., Rodwell, L., & Mangi, S. C. (2018). Co-locating offshore wind farms and marine protected areas. In Offshore Energy and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Vol. 246, No. 259, pp. 246-259). ROUTLEDGE in association with GSE Research.
3. Stelzenmüller, V., Diekmann, R., Bastardie, F., Schulze, T., Berkenhagen, J., Kloppmann, M., ... & Kraus, G. (2016). Co-location of passive gear fisheries in offshore wind farms in the German EEZ of the North Sea: A first socio-economic scop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83, 79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