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戰略層級正視虛擬電廠核心價值
從國家戰略層級正視虛擬電廠核心價值
採訪|吳心恩 撰寫|吳心恩、施美旭
作為一支 100% 本土團隊,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首家民間電力合格交易者,專注於新能源的科技服務;致力於打造多元分散式能源參與市場的中央入口技術、財務和服務平台。安瑟樂威也是臺灣最早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無縫接軌的聚合商之一,目前,已成功輔導超過 100 MW 的彈性電力進入市場,每年協助轉供近 3 億度的綠電。
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鄭智文
自由不代表沒法治 沒法治的自由往往淪於喊口號的假自由
「電業是一個和民生、經濟、國防高度相關的行業,也因此一定要被適當監管;有監管並非就無法發展自由競爭市場,重點是在監管單位和市場機制是否具獨立和專業性。」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鄭智文指出,有公平、公正、公開的自由競技場,才是發展自由市場的真正關鍵。
「現在電力交易平台已經運作大概 3 年多,市場閃電擴張,很多新參與的廠商對電力系統、電力產業和相關財務及工程的了解還不夠深入;雖然市場機制本身就是歡迎更多的人參與,也因此初期設計的進入門檻較低,導致投入交易的廠商專業程度不一;增加了市場的投機風險,相對就降低投資吸引力。此外市場營運組織仍附屬於市場單一買方兼最大賣方的部門之一,並未如證券交易所,甚至新成立的碳交易所的組織位階,以至於市場重大訊息較難有的良好的通報或公關系統。持續強化市場設計和機制,才能避免失去成立交易市場打造電業間公平競爭的目的」鄭智文解釋。
需量反應及儲能納管 有助買賣雙方公平定義責任義務
過去幾年電力交易平台的發展,已經驗證了彈性資源確實能大幅幫助電網提升韌性;現在走到哪都可以聽到多元調度,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情。近期電業法的修正草案中,將需量反應及儲能納入特定電業的管理範疇是臺灣電業向前推進的一項重要指標。
「非能源電力業界的人可能很難想像,目前國內的電網級儲能業者及合格交易者在公司登記營業項目時,並沒有專門特定的營業項目類別。」鄭智文舉例,這導致在辨別合格交易者時,無法通過查詢統編或工商資料來確認該企業是否投入一定比例的企業資源,來完善參與這個市場的專業性。
「修法有助於可以進一步規範這些新興產業,使其在行業內具有特定的地位和管理制度,這不僅有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也能提高整個產業的透明度和信任度,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發展,以及為了擔心有參與者以退場作為情緒勒索的窘境。」鄭智文表示。
躉購機制與市場機制的拉鋸戰
若無宏觀國際視野的產業政策則應選擇市場策略
鄭智文分析了躉購機制的優缺點,並建議政府未來應視能源項目,來決定採用哪種機制,以促進新能源的發展。鄭智文指出,躉購機制曾在德國等國家發揮重要作用,幫助發展初期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然而,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成熟,這一制度的缺點逐漸顯現。躉購機制通常意味著政府需要承擔長期財務承諾,這可能對國家財政造成壓力。他認為,隨著新能源技術成熟和成本下降,臺灣應逐步轉向市場機制,或採用差價合約等更靈活的方式來支持新能源發展。
鄭智文解釋,「臺灣電業正在出現一種新的模式,與傳統電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從更高層次重新梳理整個產業,促使這個產業更健康地發展並能與國際接軌加入國際賽局,這樣才是真正的能源轉型。若訂定無法接軌國際的規格和規則是實質的貿易保護政策,跟產業政策剛好是逆向而行。口中喊的是發展產業政策,實質是種下貿易保護政策的種子;創造了短期就業和稅收的榮景,但往往僅是遞延了發病期,創造了需要長期仰賴政府補貼的媽寶企業。」他呼籲政府,應以產業鏈的政策來支持這些新興電業的發展,否則老路永遠走不到新地方。
相反的他強調,「如果不是為了扶持特定產業或產業已經成熟了,我個人認為不應該繼續依賴躉購制度。應讓市場競爭提高成本競爭力,這樣才能讓真正的可再生能源既可負擔,又能推動產業發展,而不是依賴長期的補貼來支撐產業的發展。」
建立中央級能源管理策略任務型組織
快速整合資源具體實踐深度節能
面對淨零的宏大目標,鄭智文提醒,短期內沒有一鍵到位的解決方案,因此提升能源效率應列為首要目標。他建議臺灣應建立中央級的戰略與策略,整體規劃節能與能源效率,而不是目前分散地各自規劃。如果不從這個角度出發,很難真正實現能源效率優先的目標。
特別是在節能和虛擬電廠的發展上,他指出,目前臺灣的節能政策和虛擬電廠發展相對獨立,缺乏中央等級的統一戰略和協調。這種分散的規劃方式使得資源無法有效整合,影響整體能源效率的提升。此種分散的規劃方式,著重於從個別的角度去看各種 的單一價值,有別於分散式能源資源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先進國家,能把各種不同的 DER 被所謂的「虛擬電廠運營模式」有效整合,實現虛擬電廠真正的核心價值,並且與傳統電廠在電能批發市場及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彼此相互競爭,繼而降低整體平均電價並強化電網韌性,亦有助於整體能源效率的提升。他建議政府應將節能和虛擬電廠納入一個整體性的管理架構中,以達到更好的能源管理效果。
鄭智文也提出,目前節能政策存在結構性問題。「能源署作為中央管制機關,卻高度依賴台電提出節能方案,這種安排本身就很矛盾。」鄭智文說道。全世界的發電和售電公司都期望追求擁有越多發電資源越好,台電自然也很難例外。也因此多數國家會將發、輸、售電專業分工,以避免發電公司單獨主導整體電力系統的電力需求規劃。並讓具獨立性的電力系統可靠度常態性組織,如美國的北美電力可靠度公司 (NERC),站在專業的角度實質參與電力系統的可靠度(穩定供電)規劃,幫助獨佔的電力公司能在各項可靠度指標下,引入民間市場競爭才有機會逐步卸下獨自承擔的最終供電義務完全責任重擔。也必須要有此背景環境,才會有助於真正優先考量到節能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可能性。
「過去我常常遇到用電大戶跟我說,請我跟台電說不要老想這些有的沒有要他們節省用電的方案,而應該專注於提供足夠和穩定的電,他們都有按時繳納大量電費,我也很難感同身受台電業務單位在推廣的難為和無奈。」 鄭智文表示。
「面對臺灣電力市場的快速變革,臺灣需要更高層次的管理和規範,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技術挑戰。」鄭智文表示。他呼籲政府制定更整合的能源管理策略,並逐步引導市場走向成熟和穩定。這樣才能與國際接軌,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鄭智文表示,「近期台電發布的國內未來電力需求公告中,除了深度節能的口號外,並未看到對節能和提升能源效率為優先的實質可衡量、可追蹤、有目標的執行規劃。台電和能源署仍沿用傳統基礎來規劃未來布局,沒有真正考慮到針對能源轉型用電。他強調,這些數據在國外相當重要,因為它們用來決定新機組的開發順序。然而,我們只看到口頭上提到要進行節能減碳,實際報告中卻未能提供支撐這些決策的數據。這樣的缺乏一致性和整合性的策略,會對產業發展造成困擾。」
他理解台電的擔憂,因為 AI 的用電量將增加,讓台電更傾向於採用傳統規劃方式來建設電力基礎。這樣做風險較小,不需擔心節能問題。由於數據未完全公開透明,沒有人會責問台電為何建設如此多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