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工作者的生活

離岸風電工作者的生活
自從全球暖化日益嚴重,石化能源逐漸短缺以及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持續,替代性能源開發以及能源自主議題開始成為各國產業顯學。再生能源在這一波全球產業變革中,舉凡海洋能(潮汐、波浪、洋流)、太陽能、地熱、風力等等,均有成為未來明星的潛力,其中風力發電更是當紅炸子雞。身為重大能源政策建設的離岸風電,每個數百億新臺幣開發金額的案場,動員數十艘船隻、數百名的工作人員,在海上歷經數月的工期始得完工的風場工程,其中水下基礎、風機安裝的施工,只要天候許可,都是 24 小時連續作業,施工人員吃住都在船上,所以離岸風電施工第一線跟過往臺灣民眾熟悉的「工地」有著迥然不同的情境,儼然成為一種新的「工地」歷練。筆者就以自身的經歷,分享一下這種新的工地經歷,首先要談的,就是工作船上的「游牧生活」。
風場建設工作主要分為:Foundation package、Turbine package、Cable package 三大包(Package 翻成「包」有點怪),各包的主要工作像是水下基礎的吊掛、打樁作業,風機的安裝,海底電纜的拉纜等等,都是 24 小時不間斷,稍一停頓就會造成極大的問題與成本浪費,因此 24 小時不間斷的作業是基本常態,需要安排兩班施工團隊長住船上,輪班頻率通常從 2 週起跳,長週期的換班是 2022 年疫情嚴峻期,為減少人員換班頻率造成防疫缺口的權宜措施,疫情解封後已經少見超過 4 週的輪班週期。(臺灣的勞基法也對離岸風電從業人員的工時有特殊規定,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搜尋)。由於施工人員生活起居都在船上,也是一般人很難想像的場景,要如何打包行李就有點小小學問。可能把它想成出國旅行可能比較好理解,只是這旅行還帶工作就是了。
(圖 2)額外必帶的個人工作裝備
一般來說,除卻人員運輸船 (Crew Transport Vessel, CTV) 這種當天往返風場的交通小船之外,其他的工作船小從 運維作業船 (Service Operation Vessel, SOV),大則像台船公司剛建造完成正在風場服役的環海翡翠輪,大概的環境大同小異。筆者比較喜歡老外同事的形容:「就想成你是住在飯店,只是起床馬上要工作,收班就是回到飯店休息。」這樣的白描還蠻貼切,但這些「飯店」有什麼基本配備與服務呢?
這樣的海上飯店,少則 3、40 人,多則將近 200 人同時間待在船上 24 小時不間斷工作,少不得要讓人住的舒服而且不能有其他雜務打擾,而且老外對於 HSE(環境、衛生、安全,英文為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相當重視,帶著疲勞工作很容易發生意外,為確保每個人在長達 12 小時高壓的工作之後,能夠有獨立不受打擾的空間可以好好休息,因此除非有特例,基本上都是一個人一間艙房。艙房基本就是有床、小書桌、沙發、電視機、獨立衛浴的套房,包含枕頭、床單、床罩、棉被等寢具一應俱全,就像很多單人套房標榜的廣告詞「一卡皮箱進住」。
(圖 3) 基本艙房配置
(圖 4)艙房內的衛浴
吃的部份,因應日夜班工作時間,為了怕工作人員餓肚子,除了不同多時段供餐以及午茶宵夜等(以下請見點心的照片),餐廳都是 24 小時有吃有喝,從泡麵、麵包到含冰淇淋櫃在內的沙拉吧一應俱全,讓人不論何時起床都能滿足口腹之慾。
(圖 5)種類繁多的點心櫃,不是每艘船都有
(圖 6)每個週六晚餐的固定菜色(左)|傳說中的威靈頓牛排(右)
(圖 7)超厚片漢堡排(左)|Oreo 海(右)
(圖 8)慣常的早餐冷盤
(圖 9)基本早餐
(圖 10)沙拉吧
目前負責風場建設的工作船多半來自歐洲國家,船上供電的電壓是不同於臺灣的 110V,均為 220V 的電壓,像筆者習慣帶吹風機,頭一次上去拿了一台 T 品牌的,開機後竟然沒直接燒毀(欸,這不是業配),還好沒有整台燒掉引發火警警報。另外還要注意來船的國籍,像是英國船跟一般歐洲船用的插座也長的不同,要弄清楚才會有帶錯轉接頭變成無電可用的狀況。但是老是帶一堆轉接頭也挺不方便,建議還是從網購平台買一條 220V 專用的延長線,上面不但有符合臺灣一般電器用品的插座,大部分的產品還會附上幾個 USB/Type-C 孔,連手機充電頭都不需要帶,大大省事。
(圖 11)好用的延長線
船上有健身房,Offshore 的工作常常是看天吃飯,天氣好的時候,連續幾天的高強度工作會讓人懷疑人生,然而由於是靠天吃飯,天候不佳只能在船上待命的日子也是所在多見,加上船上豐富的伙食,為了不讓身體生鏽以及囤積過多的熱量,船上一定都有健身房,讓人在飽喝足之餘,可以有地方消耗熱量,不然身材走樣也不過就是頃刻之間的事。筆者遇到的老外同事與船員幾乎都有運動的習慣,健身房裡常常充斥著動ㄘ動ㄘ的節奏音樂與運動的人,肌肉比館長大塊的同事比比皆是。
(圖12)健身房一隅(左)|健身房用鞋與日常便鞋(右)
前面提到離岸 (Offshore) 工作就像住飯店,大部分瑣碎的生活起居都不用自己動手,枕頭床單床罩大概 2 到 3 天就會更換一次。也有免費的洗衣服務,只要把衣服放在每間艙房的洗衣袋送到定點,少則半天多則一天可以將送洗的衣物洗好烘乾送回艙房,如果不想那麼頻繁的送洗衣服,大概準備個 3 到 4 套貼身衣物備用,工作服多半需要自己丟工作區域的洗衣間,怕遺失的話大概準備個 3 套做更換使用。鞋子也是看個人習慣,工作靴是必要配備,艙房內活動用、以及上健身房用的運動鞋可以是同一雙,也可以各準備一雙,其中便鞋的形式還不能太隨便,船上要求至少要包頭加有後繫帶的形式,以便維護有緊急事故須撤離時的人身安全。 船上工作說穿了多半都是體力活,船艙內又是中央空調開好開滿,所以工作完後疲勞痠痛,或是進出船艙內外溫差大導致容易傷風感冒都是常常有的狀況,不然就是吃不慣西式飲食的腸胃不適,外海工作不比岸上,有個小病痛也不一定有醫生可以馬上處理,包含止痛消炎、感冒藥、痠痛貼布或藥膏、整腸健胃以及止瀉藥,最好都能備上一點,這些隨身藥品指不定在某個 Moment 就會成為你的救命星星。
其他小物,非必要但是有帶的話也許會有幫助,像是小工具袋、工作腰帶等讓自己工作更便利的輔助品,按摩球、筋膜槍等用以舒緩肌肉痠痛的按摩用具,讓你可以好好清潔齒縫殘留物保持牙齒健康的牙線棒,可以讓自己不會那麼無聊的娛樂設備,有些同事會不厭其煩的帶 PS5,個人比較推 Switch 這種小型又攜帶方便的遊戲機。
林林總總說了許多,但是每幾週換班一次,加上固定會有一個大袋子是所有離岸風電工作者必須帶的個人防護裝備 (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行李多了也不好帶,大概就是控制在一個 26 吋行李箱、一個筆電包再加個人防護具的包包的量最適中,最後一點,不要忘記帶護照跟個人盥洗用具喔。
更多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