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 (TREA) 指出 RE30 制度之 3 大隱憂 呼籲政府暫緩

Feb. 27 2025

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 (TREA) 指出 RE30 制度之 3 大隱憂 呼籲政府暫緩

Share

1-1.webp (47 KB)

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 (TREA) 於 20 日舉行「第一屆第六次理監事會議」及「第二次會員大會」。針對經濟部研擬推動「低碳電力 RE30」的電力分艙制度,TREA 擔心可能衍生「灰電加綠電的漂綠疑慮」,並增加未參與方案的企業和一般消費者的電力碳排放量,重創再售電市場和國際競爭力,公會提案建議政府重新思考,暫緩推動。

據媒體報導,台電規畫許久的「RE30」低碳電預定今 (2025) 年 7 月 1 日推出,首批放出 16.6 億度,內中摻配 30% 的綠電。最低購買額度是百萬度,最高不可超過 1 億度,鎖定中小企業購買。不過售價每度將比預期高,估計超過 5 元。但 RE30 主要售電客戶為因應 2026 年歐盟碳關稅 (CBAM) 上路的出口製造商和財力雄厚的金融、保險等非出口商,恐引發國際間對臺灣企業漂綠的疑慮。

3.webp (68 KB)

據統計,截至 2025 年 1 月,國內已有 95 家再生能源售電業者,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不過,經濟部研擬由台電提供 RE30 的「電力分艙」電力定價機制,TREA 多家成員擔心,RE30 將衝擊現有業者的競爭空間,以及混淆既有的綠電憑證制度,經會員大會提案、討論後決議,建請政府審慎評估,暫緩推動。據公會總結,RE30「電力分艙」有 3 大隱憂:
一、違背台電銷售一般電力用戶的環境效益分配公平性原則: 根據《電業法》規範,台電負有逐年降低電力碳排放係數的法定義務,同時台電已向一般電力用戶收取「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並用於推動綠電發展。然而,RE30方案設置「電力分艙」機制,讓有資源支付高額費用的企業取得低碳電力,卻變相提高未參與方案的中小型企業碳排放量,對國家推動淨零碳排政策將造成負面影響。

二、衝擊離岸風電發展: 離岸風電是臺灣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需要明確的市場需求來支撐其穩定發展。然而 RE30 方案的推出,將使企業轉而採購台電提供的低碳電力,而非購買離岸風電。市場選擇的轉變,恐導致潛在買家觀望甚至放棄離岸風電採購,並影響開發商的銷售與開發進度。

三、破壞綠電市場機制: 台電作為國營企業,擁有龐大資源和市場優勢,RE30方案讓台電直接向終端用戶銷售低碳電力,將干預綠電交易市場,並使得民間業者難以公平競爭。若民間綠電業者退出市場,國內綠電的發展將再度依賴台電,缺乏市場推動的單一供應模式,極可能導致綠電交易量增長遲緩,最終阻礙企業淨零目標與國家能源轉型進程。

中華民國再生能源商業同業公會自 2024 年 1 月19 日成立以來,積極媒合售電業與企業界的綠電交易合作,先後舉辦 3 場「售電業從業人員交流會議」,及北中南共 3 場「綠電媒合會」,並發動業者簽署《再生能源售電業經營自律規範》,以期健全市場機制,活絡綠電媒合平台。

2.webp (59 KB)

同時,業者也拜訪能源署、標準局 (Bureau of Standards)及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 (T-REC)、公平交易委員會 (Fair Trade Commission (FTC),促進綠電市場穩健發展,協助企業達成使用綠電承諾、RE100,落實淨零轉型。日前經濟部提出的 RE30「電力分艙」電力定價機制,業者擔心造成市場產品、價格的混淆,破壞電業自由化 5 年來的綠電交易機制和轉供制度,與當初政府的「電證合一」(Bundled REC System)有所衝突,盼政策重新評估暫緩推動。

Note:
電價分艙: 一種分類管理策略,依照排碳量的多寡,將電力分為純綠電、低碳電力以及一般電力。RE30 低碳電力,其概念為綠色電價,在既有一般電價上加上「綠電附加費」,台電規畫自 2025 年起推出混合 30% 綠電的「RE30」低碳電力產品,是相對容易的採購綠電方式,用來滿足不同企業對綠電的需求。

EnergyOMNI 全能源 I Enera Media Ltd. 恩能新元傳媒有限公司

立即訂閱,加入淨零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