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授予台智電「A」及「AA+(twn)」的首次評等 展望穩定
惠譽授予台智電「A」及「AA+(twn)」的首次評等 展望穩定

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已授予台灣智慧電能股份有限公司(台智電)的長期外幣及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等為「A」、國内長期評等為「AA+(twn)」。評等展望均為穩定。
同時,惠譽基於台智電「A」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及「AA+(twn)」的國内長期評等,分別授予該公司「F1」的短期發行人違約評等及「F1+(twn)」的國内短期評等。
惠譽基於其《政府相關實體評等準則》評估得出台智電的評等。有鑒於惠譽將台智電視作公共政策企業,且與政府的關聯性強,因此惠譽“穿透”台智電的直接股東至臺灣政府(AA/穩定)。這些評等反映惠譽根據《政府相關實體評等準則》及《國内範圍評等準則》(National Scale Rating Criteria)所評估臺灣政府的支援責任及支援動機,並綜合考量根據《公共政策營收支援企業評等準則》所評估的獨立信用狀況。
評等理由
支援得分評估結果“強烈預期”
惠譽強烈預期臺灣政府在必要時會向台智電提供額外支援,這反映在惠譽依據《政府相關實體評等準則》評估該公司的支援得分為 20 分(該指標最高得分為 60 分)。這是基於如下所示的政府支援責任和支援動機。
支援責任
決策與監管“強”
政府深度參與了台智電的設計和建立。惠譽預期政府將透過其相關實體維持對台智電的多數股權,以對台智電擁有強大的影響力。截至 2025 年末,政府的相關實體將持有台智電 52.3% 的股份,並將委任董事會七名成員中的四名。根據股東協議,台智電股份的任何轉讓都必須獲得至少 50% 股份的批准,這將確保政府維持穩定的控制權。台智電經常向經濟部報告其績效,經濟部也會對該公司進行定期及不定期評估。
支援先例“強”
台智電除了 2025 年底前的初始注資 16.5 億新臺幣之外,尚不需要任何財務支援。不過,與台智電處於相同行業或有類似能源轉型計畫的當地政府相關實體,已受惠於政府的支援以維持其財務狀況。惠譽預期,台智電需要政府預算提供的經常性支援極少,因為其股東將透過承接違約買家的合約,確保公司履行合約義務。
台智電股東的整體信用狀況良好,支撐其承擔違約合約的能力。尤其是,政府相關實體股東每年用電量超過 50 億度,如有需要,有能力完全吸收台智電預期每年40億度的供電量。這些政府相關實體股東的信用體質或者與主權相關聯,或者擁有「A」級別或以上的評等。
支援動機
維持政府政策職能「強」
離岸風電對臺灣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至關重要,有助於臺灣經濟的長期穩定性,但此等電力僅供應給長期需求充足且信用體質強健的大型企業。台智電是一家具有很高影響力的政策工具,其成立的目的是旨在通過彙集小型企業客戶的需求,使他們獲得長期離岸風電供應,同時亦降低發電企業的交易對手風險,從而填補離岸風電的市場缺口。惠譽認為,台智電若失靈會對政府造成政治影響。
蔓延風險「不夠強」
若政府在台智電可能發生違約時未能提供支援,政府的聲譽將會受損,而臺灣政府相關實體(包括台智電股東)的融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然而,由於該公司於2024年方才成立,目前仍在發展階段,惠譽相信所受影響應較為可控。
獨立信用狀況
惠譽評估台智電的獨立信用狀況為「bbb」,這是基於「中下」的風險狀況和「aa」的財務狀況得出。在與同業進行比較後,惠譽將台智電的獨立信用狀況置於「bbb」類別的中位。
風險狀況「中下」
惠譽評估台智電的收入風險為「較弱」,支出風險、負債與流動性風險為「中等」。
收入風險「較弱」
台智電根據附有照付不議條款的合約出售電力。由於買方提供充分的信用保證,交易對手風險得以緩解。股東吸收台智電供電的能力減輕了因期限錯配而產生的潛在合約續約風險。然而,銷售合約中固定的利潤率限制了台智電在成本上升時提高價格的能力,導致其定價特徵評估為「較弱」——這在收入風險評估中佔較高權重。
支出風險「中等」
台智電擁有明確的成本規劃,以銷售成本為主要成本驅動因素。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將大部分的執行與數量風險轉嫁至買方。若出現電力供應減少或項目延誤,可能導致營收低於營運支出的風險,但這因該公司强大的資本基礎而得以減輕,使其支出風險評估結果為「中等」。
負債及流動性風險「中等」
該評估結果是基於台智電「中等」的債務特徵及流動性特徵。由於該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且資本基礎雄厚,因此債務融資的紀錄有限。有鑒於該公司的影響力及其與政府的關聯性,惠譽預期該公司有需要時可獲得資本市場融資。此外,評估亦反映股東承擔違約合約的承諾,這將支持台智電的流動性。
財務狀況「aa」
惠譽的評等研究情景預期台智電將保持淨現金部位,這是基於該公司將維持強健的資本基礎、EBITDA生成能力且將良好管理其現金週期的預期。台智電財務狀況評估結果的制約因素在於該公司在發展階段有限的盈利能力。若該公司為短期營運資金需求而舉債,可能會降低其償債覆蓋率及利息覆蓋率。
短期評等
台智電「F1」的短期發行人違約評等受「A」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驅動,並得益於其「中等」負債及流動性風險和淨現金部位。
國内評等
台智電的國内長期評等為「AA+(twn)」,反映其相對於臺灣同業的違約風險較低。國内短期評等「F1+(twn)」與國内長期評等相對應。
同業分析
惠譽將臺灣的公共部門政府相關實體,如台灣電力公司(AA/AAA(twn)/穩定)、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AA+(twn)/ 正向)及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AA(twn)/ 穩定)視為可比同業。鑒於惠譽預期臺灣政府會提供支援,因此惠譽評估前述同業的評等高於其獨立信用狀況。
關鍵評等假設
惠譽的評等研究情景是一個“全週期”情景,綜合分析了收入、成本和財務風險方面的壓力,其基於台智電2025至2029年的情景假設:
- 台智電自 2029 年起開始生成經營性收入,且規劃產能與需求完全匹配;
- 由於銷售成本是關鍵的成本驅動因素,經營性支出的增速與營收近似;
- 資本支出幾乎為零,因為其業務模式無需大量投資;
- 自 2029 年起募集短期債務2億元新臺幣,以補充營運资金。
評等敏感性
可能單獨或共同導致惠譽採取負向評等行動/下調評等的因素包括:
- 惠譽對臺灣政府的負向評等行動可能導致惠譽對台智電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采取負向評等行動。
- 惠譽關於政府提供支援的責任或動機的評估結果趨弱,導致惠譽依據其《政府相關實體評等準則》評估該公司的支援得分等於或低於15分。
- 獨立信用狀況下調至「bb+」或以下,這可能是由於風險狀況或財務狀況惡化所導致。
- 台智電與政府的關聯性或相對於國內同業的地位減弱,可能導致其國内長期評等發生負向變化。
可能單獨或共同導致惠譽採取正向評等行動/上調評等的因素包括:
- 惠譽對臺灣政府的正向評等行動可能會導致惠譽對台智電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采取正向評等行動。
- 惠譽關於政府提供支援的責任或動機的評估結果有所改善,導致惠譽依據其《政府相關實體評等準則》評估該公司的支援得分等於或高於 30 分。
- 獨立信用狀況顯著改善至「a」或以上,這可能由於風險狀況或財務狀況的增强。
- 台智電與政府的關聯性或相對於國內同業的地位增强,可能導致其國内長期評等發生正向變化。
引用為關鍵評等驅動因素評等之客觀重要來源的出處
在下列適用準則中,說明了該分析所用資訊的主要來源。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 (ESG) 方面的考量因素
除非另外在此章節陳述,否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 (ESG) 的分數之信用相關性的最高分數為 3,代表 ESG 相關問題對信用評等的影響是中立的,或代表對該行的信用影響為有限的,可能是因為 ESG 的性質或因該行對其管理的方式。惠譽的 ESG 信用相關度評分不是評等流程中的輸入項,而是對 ESG 因素在評等決策中的相關度和重要性的評估。更多有關 ESG 相關度評分的資訊,請參考 https://www.fitchratings.com/topics/esg/products#esg-relevance-sc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