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臺灣國際地熱論壇 鍵接國際看見臺灣地熱潛能
2024 臺灣國際地熱論壇 鍵接國際看見臺灣地熱潛能

經濟部昨 (20) 展開為期 2 天的第二屆「2024 臺灣國際地熱論壇」,邀請美國、英國、瑞典、義大利、日本、紐西蘭地熱開發不同領域的重量級人士擔任講者,來分享國外先進地熱開發技術、電廠開發與專案管理經驗等。論壇以實體會議搭配線上直播方式進行,吸引超過 47 家國外廠商及 600 多名國內產、官、學、研代表踴躍參與。透過這次國際地熱論壇的舉辦,引領臺灣地熱的加速開發,並提高臺灣在國際綠能發展的能見度。
論壇開幕由行政院院長陳建仁以錄影致詞,指出臺灣整體地熱設置量已達到 7.29 MW,在國營事業及民間企業合作下,已逐步打下良好基礎。去年完成「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明確並簡化地熱開發行政程序,以加速審查效率;同時,為促進公民參與,要求案場落實原住民族諮商程序,以及為確保資源永續,要求發電尾水回注。政府持續致力於打造友善的開發環境,期望引領臺灣地熱產業進步發展。
(左)行政院院長 陳建仁|(右)台灣中油董事長 李順欽
(左)經濟部次長 曾文生|(右)經濟部能源署署長 游振偉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致詞中強調,再生能源能發展是臺灣能源轉型非常重要部分,其中地熱能屬於基載電力,不受氣候影響,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目前已有 24 處地熱案場陸續運轉及開發中,位置包含大屯山區、宜蘭的清水、仁澤、土場,花蓮的瑞穗,臺東的紅葉、知本、金崙等,規劃總裝置容量約達 61.75 MW。臺灣希望 2050 年達 6 GW 的規模,同時也希望在 2025 年累計設置達 20 MW,到 2030 年達 200 MW、2040 年達 2 GW 之設置願景。
曾文生進一步表示,臺灣有效做好土地管理是發展地熱重要議題,透過法規管理,來進行地下定向井之土地使用、補償等議題,都是經濟部積極推動重要工作,並與相關部會進行討論;此外,費率導入「前高後低」機制反應前期成本、建立「地熱單一服務窗口辦公室」輔導設置等。除此之外,為達成 2050 年 6 GW 的規模,技術的突破將會是臺灣下階段積極努力的工作。
(左上)NOV, Inc., Director, Alexis Garcia|(右上)MB Century, CEO, Greg Thompson
(左下)Steam, Lead Project Advisor, Luca Xodo|(右下)GNS, Geothermal Exploration Geologist, Dr. Andrew Rae
本次論壇著重在臺灣地熱推動現況、地熱開發綜論、地熱電廠開發相關、鑽井技術及專案管理等4大議題及地熱高峰會談。透過經濟部地礦中心與能源署介紹臺灣地熱政策及推動現況,帶動民間投資。另由中油公司說明地熱推動與技術提升現況及策略,邀請國際專家分享國際地熱發展現況與技術新知,期透過此次交流了解國際地熱趨勢發展。下午議程則聚焦於分享國際鑽探及專案管理相關經驗,來提升國內廠商鑽井期程之管理。
論壇壓軸的高峰對談,由能源署署長游振偉與國內外開發商就臺灣地熱開發建議的合作模式、臺灣廠商合作的條件與今年臺灣在加速申設流程上的做法,以及期望政府提供哪些投資協助等面向進行交流,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國外業者來臺投資,加速臺灣地熱能的發展及產業鏈的建立。
國際論壇第二天(今 21 日)舉辦三場工作坊 (workshop),主題涵蓋鑽井技術、地熱開發解決方案及探勘與設備,同時也安排參訪四磺子坪地熱案場,藉由小規模、更深入的互動及實地訪查,讓國外業者對臺灣的地熱發展環境有更深度的瞭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