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電廠與循環經濟 強化電網韌性及電力去碳化

-虛擬電廠與循環經濟 強化電網韌性及電力去碳化

虛擬電廠與循環經濟 強化電網韌性及電力去碳化

發布時間: 2025-09-16
閱讀文章

1.webp (91 KB)

 

序文|許志義(台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計畫主持人)、吳心恩(《全.能源雜誌》創辦人)

 

我們非常榮幸,此次結合循環經濟主題,再次推出《虛擬電廠》特刊第二輯。

《虛擬電廠》特刋,自 2024 年 9 月首期發行後,深獲各界熱烈回響與肯定;驗證了產/官/學/研各界關心並認同分散式虛擬電廠相對於傳統集中式電源開發模式,在當前 AI 與物聯網浪潮下,突顯循環經濟對去碳化/強韌電網/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的重要性與價值。

與首期因篇幅限制無法盡談的議題不同,這一期我們將進一步展開對虛擬電廠轉型的多元探討,並融入循環經濟與輕資產運作的新觀點。正如億鴻系統科技董事長,同時也是臺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TSSA)「虛擬電廠工作小組(VPP SIG)」張家豪召集人所強調,VPPs 作為「輕資產」理念,不僅是技術或管理上的創新,更是我們在智慧城市浪潮中,重新詮釋資產價值與應用的一次重要嘗試。

本期特刊延續了前期的對話精神,邀請了三位公部門代表以及六位民間業者,包含臺灣環境部長彭啓明、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暨國科會政務副主委林法正、台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兼數位長吳進忠、森耀能源董事長簡森垣、億鴻系統科技董事長張家豪、曉鹿鳴樓(穀果國際)創辦人暨董事長曾隱舜、永雋科技董事長曾慶文、亞瑞仕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勁宇及奇異果能源執行長黃偉哲,共同搭建起一個跨界對話的平台,促進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在這個平台上,我們不僅展示了集中式虛擬電廠(表前)的規模經濟與中央調控優勢,也著重探討了分散式虛擬電廠(表後)在節省線路損耗、即時動用現成用戶端資產提供容量、能量與輔助服務等方面的獨到優勢。正如我們在與台電副總經理吳進忠於訪談中所提及:集中式虛擬電廠在調頻與大規模協同運作上具備無可比擬的優勢,但隨著台電系統逐步達到「功過於求」的臨界點,如何利用分散式資產進行靈活調控,成為當前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補充。

2.webp (29 KB)

在循環經濟的議題上,我們特別引用了彭啟明部長的重要觀點。身兼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執行秘書,彭啓明不僅點明了循環經濟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地位,更呼應了本期所強調的輕資產運作模式。這種模式下,從新興具備能源物聯網特色的企業身上,我們看到了從有線電視跨入家庭智慧裝置應用、從美食產業、從AI產業跨足綠色循環並實現產業智慧化與去碳化的全新可能。

面對太陽能與風力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以及以變流器為基礎資源(IBR)日益滲透所帶來的電壓、頻率和實功、虛功的波動問題,電網必須依賴具備彈性(Flexibility)與韌性(Resilience)的資源,並透過市場機制與供需整合資源規劃(IRP)提供足夠的輔助服務,才能維持整體系統的穩定運作。在這個過程中,虛擬電廠扮演著日趨關鍵的調節與協同角色。

循環經濟的理念在能源轉型中更是舉足輕重。建立資源循環利用與閉環管理系統,不僅能確保太陽能板、風機及電池儲能等綠能設施在生命週期結束時得到有效回收與再利用,也能大幅提升整個能源系統的資源效率與環保效益。透過分散式能源、智慧電網和數位化管理的結合,循環經濟可促進綠色產業鏈的再造,從材料採購、製造、運用到回收各階段均實現低碳與資源永續,進一步強化電網韌性與供應安全。

臺灣長期以來雖然擁有充足的發電量,但由於採用集中式輸配電架構,造成能源分配不均,尤其在用電高峰時段,靈活調節電力供應成為一大挑戰。這正是循環經濟思維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將散落的能源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資源的閉環利用,以有限的資源達到最佳效益。

當前臺灣正邁向總統賴清德提出的第二次能源轉型,不僅追求穩定供電,更強調深度節能與智慧調控。以現有資產為基礎,透過加裝熱泵系統、智能照明、非關鍵負載等智慧裝置,分散式虛擬電廠能在必要時配合台電的電網輔助服務需求,提供額外的容量與能量支援。這不僅提升了調度的彈性,也讓整個社會體系變得更具韌性,遠超過單一集中式發電模式所能達成的效益。

電力即國力。在邁向 2050 淨零排放的同時,臺灣必須融合能源轉型與循環經濟的雙重戰略,而虛擬電廠透過整合現有資源,實現有限資源的閉環應用,在能源創造、需量反應及儲能再循環利用上發揮關鍵作用,為未來能源安全與國家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

台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
台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 (TAEDT) 獲行政院國科會資助,於 2022 年 2 月成立於中華大學,集結產、政、學、研、社,橫跨 11 所大學、包括 17 位學界知名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14 位業界翹楚擔任聯盟總監,為各方精英薈聚的智庫型虛擬平台。
基於臺灣 2050 淨零轉型 12 項關鍵戰略中,多與能源轉型課題息息相關,聯盟聚焦於「分散式電源」「虛擬電廠」「智慧微電網」三大生態系的技術服務與商業模式領域。
截至目前,聯盟已有 120 個團體會員,包括公營、民營、上市櫃及新創企業,其領域橫跨電力國營事業、綠能業者、聚合商、售電業者、儲能業者、電動車業者、聚合商等 30 多種不同行業,以多元產業面向異業結盟。聯盟同時亦邀請淨零永續及能源轉型的各界專家學者擔任焦點議題主講人,舉辦 100 餘場線上線下交流活動,參與者超過 8,000 人次。

更多相關文章

EnergyOMNI 全能源 I Enera Media Ltd. 恩能新元傳媒有限公司

立即訂閱,加入淨零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