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德在臺20年挑戰不斷 豎起陸風里程碑

-達德在臺20年挑戰不斷  豎起陸風里程碑

達德在臺20年挑戰不斷 豎起陸風里程碑

發布時間: 2025-05-21
閱讀文章

2024年5月24日,達德能源(wpd)宣告在臺完成第200座陸域風機,樹立嶄新里程碑。在臺扎根長達20年,一路行來可說篳路藍縷,克服許多溝通挑戰後才達成此成就。面對接下來2050年臺灣淨零願景,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深信,以陸域風電的穩健彈性,絕對能在其中繼續扮演一定貢獻。

截至10月底止,達德陸域風機數已達到206座,裝置容量超過500MW,占全臺陸域一半以上,一年可發出12億度電,供29萬多戶家庭使用,數量甚至超過台電。

談到達德為何那麼早就獨具慧眼看中臺灣風能,曾葳葳解釋,臺灣海峽是一個峽口,風進來之後很像喇叭有放大作用,海峽效應加上東北季風,中北部的風力可說是相當好,因此很早就從苗栗、桃園開始尋找點位。

面對反對開發聲浪,耐心溝通是關鍵

在進入臺灣市場的多年後,一直到2006年才成功完成首座風機商轉,這也說明這條路不那麼好走。當時本地對風力發電還很陌生,民眾的疑慮、反對聲浪不斷。尤其2012年,苗栗苑裡發起「反瘋車抗爭」,時常佔據新聞版面,足見任何開發案都難以避免民意衝擊。對於一路20年來的挑戰,曾葳葳歸納兩個部份是最困難,一個是「土地的需求整合」,另一個是「民意溝通」。

005_0.webp (35 KB)

最早陸域開發從臺西的中北部開始,土地不是林務局,就是國產署,國有地相對單純。可是後來開始往南移動,遇到私人土地問題就出來了。即使是國產署、河川局的公有土地,上面也會有承租戶或佔有戶,整合上變得更加棘手。

曾葳葳語重心長地說到,通常公家機關就是丟給業者自己去排解,「問題是,有時候一座風機涉及的地主多達 5到10個,甚至更多,只要少一個我就做不成,壓力非常的大!」

陸域風機開發,最常碰到的反對是風機噪音,另外輸電線路經過、環團關心的鳥類生態等,也都要面對。「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民眾不了解,會擔心害怕,其實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像是風機葉片,會有一個比較彎鉤的設計,就有減噪效果。在家戶端,則能藉由改善隔音窗方式去處理。

臺灣跟歐洲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在於,臺灣常常很多開發案程序都過了,最後還是突然莫名會被卡關。因為有反對聲音,已核可開發案因此動不了工,這就是在臺灣開發風電的難處。她提及,像在德國會先有完整的諮詢過程,這個階段要去跟利害關係人討論,可能花掉比較長時間,可是後面主管機關一旦核可,大家就不能再表示意見,給業者一個確定性。「但臺灣比較不一樣,民意隨時隨地都還可以跳出來表達…」曾葳葳誠實地說。

晨昏定省,以耐心與居民培養互信

面對臺灣特殊地方生態,達德必須得入境隨俗,也慢慢磨出一套溝通技巧。曾葳葳笑說,第一招就是「晨昏定省」。要讓鄉親覺得隨時都找的到你,要吃飯要喝酒談事情都可以這樣,且最好十分鐘、半小時內抵達,隨傳隨到。

003_0.webp (57 KB)

地主或使用者關心的補償,自然不可少,順便再敦親睦鄰一下,比如幫忙把路修一修、水管移一移,多創造一些附加價值。

但臺灣人可愛也在這裡,一開始他可能不贊成,久了有互信,慢慢變成朋友,還會反過來幫忙當說客,說服其它反對的人,甚至還主動提供自己土地希望多蓋一些風機。

曾葳葳總結秘訣,就是要「博撋」 (puânn-nuá;台語,指互動交朋友)。尤其地方很重承諾,口頭上隨意講出的一句話,他們都很在意,不能像台北人說下次吃個飯,但常常沒下次,這在地方絕對不行。

未來發展策略,小而美也可以

面對臺灣2050走向淨零碳排願景,達德的下一個20年可以扮演甚麼角色?曾葳葳是對陸域風電的存在深具信心,認為這是一個可以長期永續、逐步經營進展的能源。

wpd 3.webp (295 KB)

對陸上風機面臨年限壽命問題,她說首先會考慮延役,畢竟機械設備都還可用,可以先考慮延役5到10年。再來就是可以換效益更好的大型風機,持續做好營運。

新增風機方面,曾葳葳指,未來達德在陸風上策略,將走局部發展,「小而美」路線,一次3座、5座都好。公司評估臺灣中部的沿海、港口,或是北部偏山區處,都還有插旗空間。

淨零碳排應透過多元綠能途徑

然而風電雖是從陸上開始,但自從臺灣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後,這幾年明顯不再成為關愛焦點,政府綠能政策資源全跑到海外風機去,陸風有漸受冷落之感。

對此曾葳葳也深深有感,但她指出,全世界走向淨零碳排,需要透過很多的途徑一起達成,尤其臺灣地狹人稠,資源相對有限,「再生能源的型態應該要多元,不能只壓寶在一、兩種,我覺得臺灣沒有這個本錢。」

在離岸風電開發,海上也有眾多因素干擾,建設時程上有比較多不確定性。曾葳葳認為,這中間應該要搭配其它綠能逐步前進,陸域風電就是適合穩健經營的一個綠色能源。它有分散型優點,加上是點狀式開發,相比離岸可調整彈性更大。

wpd 1_99KB.webp (99 KB)

對於2050淨零時程,她提醒其實沒有很遠,畢竟很多事情推動都要花10年以上,不只是陸風,各個能源政策都一樣,可是如果現在不開始處理,到時都會很難推行。

雖然陸域風電成熟,缺少官方關愛眼神,但基於上述穩健彈性的重要,曾葳葳期許政府,對於單點個案與地方溝通,還是可以幫忙發聲,並協調各單位,有一點資源放在上面,讓不管是離岸,或是陸域風電,各種能源都能在臺灣蓬勃發展。

更多相關文章

EnergyOMNI 全能源 I Enera Media Ltd. 恩能新元傳媒有限公司

立即訂閱,加入淨零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