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風在哪裡 ENABL 就在_特別專訪 ENABL 資深工程總監 Michael Lund Gregersen

-無論風在哪裡 ENABL 就在_特別專訪 ENABL 資深工程總監 Michael Lund Gregersen

無論風在哪裡 ENABL 就在_特別專訪 ENABL 資深工程總監 Michael Lund Gregersen

發布時間: 2022-07-28
閱讀文章
專欄文章

當新的趨勢和產品出現或是即將出現時,舉例來說,當客戶想要更大的產線、更大的模組和更大的機具,但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任何相應的產品被設計出來,ENABL 會與研發部門一起動腦,思考著「ENABL 能做些什麼呢?還有哪些有趣的東西會出現?」,先建立一個模型來進行測試與介面調適的計算。

 

No2_ID1_1.webp (49 KB)

ENABL 資深工程總監  Michael Lund Gregersen

 

採訪、文 |吳心恩

 

「我認為從事能源領域相關的工作,最有趣之處在於理解能量能夠有多樣形式的轉換。關於能量與能源,現行科技帶領著我們進入到相當核心的領域,我們已然能夠將某些量能轉化為另外一種量能,並可以利用自然的動能,例如風、陽光或海洋來產生量能,提供生活所需的能源。或許這與我的所學背景相關,我是機電工程出身,擁有重電工業和能源產業背景。進入 ENABL 之前也是從事發電產業相關的領域。」現為 ENABL 資深工程總監的 Michael Lund Gregersen 興奮地談道。

2019 年進入臺灣市場,2021 年正式更名為 ENABL A/S 的丹麥賦能 ( 丹麥商賦能風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簡稱 ENABL),是一間全球跨國企業。主要為陸上和海上風電產業提供一站式諮詢和解決方案 (Turn Key Solution)。ENABL A/S 為 Eltronic Group 集團底下七間子公司之一 (ENABL A/S、Dynatest A/S、Eltronic FuelTech A/S、Eltronic A/S、Data Intelligence A/S、HE Marine A/S 及 Epcido)。 總公司位在丹麥海曾斯泰茲自治市 (Hedensted) 的 ENABL 擁有長達 20 年的專業工程知識,其分公司遍布於臺灣、英國、美國、保加利亞、烏克蘭 (reference 1)、印度及中國大陸。目前全球陸域及離岸風力發電專案超過 1 萬件。

Michael 任職於 ENABL 5 年之久,擔任資深工程總監的他,目前主要負責 ENABL 陸域及離岸風電工程建置介面、產線設計與專案流程面向的管理。「ENABL 提供的服務主要項目包含風機、風機塔架與基樁組裝產業及機具的設計以及離岸工程建置運輸、施工所需要的機電設備設計與製造。就技術面向來說,可以分為產業和機械設備的設計與製造,以及離岸建置工程。」Michael 說明。

 

No2_ID1_9.jpg (144 KB)

 

一般來說,設計可以拆分成兩部分來進行:機械與電氣。從風機機艙、葉片開始一直到下方的塔架,ENABL 設計並製造所有為組裝風機、葉片一直延續至塔架組裝所需要之相應的機電設備。「這裡所討論的可以是任何類型的機電領域,包含產線製程的設計、電子機械手臂、機具、升降設備及各項機械零件,甚至是機具測試及設計可用以進行測試的機具等,這在離岸相關產業和重要工業製程產業中很常見。ENABL 是跨國公司,我們可以於世界各地依產業和規格的不同進行系統化的設計,並根據目的所要求的標準放入相應的機械零件。」Michael 表示。

談到風機產業,較多人首要關注的是風機系統的設計,Michael 打趣著說,除了風機系統設計以外,幾乎所有重要會觸及或觸碰到風機的項目都是 ENABL 所負責,包含離岸海上安裝時的繫固、吊裝和機具測試。但談到如何將風機與塔架製造出來,又或者風機在建置的同時,需要哪些資源與面向的整合,種種所涉領域和技術,包含製程、產線、機電、大型繫固吊具和工程人才的配合與各項細微介面的處理和管理,ENABL 儼然有著標準化也同時兼顧客製化的管理模式。

標準品還是客製化 取決產業及市場是否成熟

「我們具備設計的核心技術,能夠根據條件客製化機器和設備;也因為隨著產業和市場拓展,我們也有足夠條件提供標準產品,兩者兼而有之,但這也取決市場需求以及『適合且足以提供 / 作為標準產品的時間點』,這是必然的狀態。如果產業夠成熟,市場上有很多客戶想買同一型號的商品,當然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標準產品出售。但若每一次都是不同公司希望你提供專屬相應的產品、項目或服務,我們所設計出來的品項和所提供的服務,就是由客戶所獨有。」Michael 說道。

舉例來說,有時風機公司會來詢問 ENABL 表示希望從 ENABL 購買 A、B 或 C 類型的解決方案、項目或服務,但同時也要求所有從 ENABL 購買的項目,包含服務條款和設計圖紙等須專屬該風機公司。「針對那些已經被購買並客製化所設計的產品、項目和服務,當然不能複製甚至另行出售,因為所有權歸該公司。對我們來說,要界定出何時提供標準產品,何時提供專用產品涉及複雜的計算,這也涉及到市場和產業是否足夠成熟。目前以 ENABL 的量能,可以說兩者的市場樣態皆有。」Michael 表示。

談到市場,談到設計,自然也談到風機巨大化的趨勢,以 Michael 的角度來看,這永遠是「相當費勁但又值得期待的過程」。當新的趨勢和產品出現或是即將出現時,舉例來說當客戶想要更大的產線、更大的模組和更大的機具,但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任何相應的產品被設計出來,ENABL 會與研發部門一起動腦,思考著「ENABL 能做些什麼呢?還有哪些有趣的東西會出現?」,先建立一個模型來進行測試與介面調適的計算。

「這個部份所牽涉的不僅僅只是去市場購買一些材料或一些螺栓和螺母,然後將其送到機器準備中。這必須從一開始就參與模型建立、設計和共同開發。這個過程其實很有趣。我們在這個行業很多年,現在很多可以用作今天的標準產品,當在被設計或交付之前,很大程度皆是客製化專屬的品項。現在我們討論新的產品,當產業到達一定規模後,也許若干年後也都成為了標準化的產品。」Michael 說明。

就 Michael 的觀察,許多年前,ENABL 參與第一台風機的製造,大約是 1MW,那時的工程師說:「我們不能再大了,因為葉片太長了,它會崩潰!」而現今,市場已經來到了 14MW 和 15MW 的 風機研發。Michael 強調:「ENABL 並非設計葉片和風機,而是設計並管理用於安裝風機的所有介面。」

客製化管理每一次風機安裝、運輸及機械設備的相應服務與合作團隊

建置的介面管理和協調,比組件組裝或機電設備的製造來得更加細緻。Michael 提及:「整座風機系統,包含風機機艙、輪轂、葉片、塔架;談到機艙,我們有發電機和裡面的機電設備。安裝的介面要處理到許多細緻的程度,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無論是運輸或是安裝風機,我們都會需要一台起重機來將風機(或構件)吊起,但一般的起重機通常只會有鉤子本身,這個鉤子並不能直接觸碰風機,不然風機很容易被劃傷,甚至造成損壞,這就是起重機和將要被吊起的風機部件之間的介面,也就是 ENABL 要去處理的。通常風機系統商不會特別針對這部分另外設計相應的設備。」

 

No2_ID1_11.jpg (132 KB)

No2_ID1_12.jpg (114 KB)

 

Michael 說明,起重機所提供的是服務,而非專為風機單獨設計,所以 ENABL 必須特別安裝輔助機器或設備,以確保風機的吊裝和建置順利進行。「我們的技術團隊人員也必須跟著一起出海監控所有安裝流程。ENABL 偕同風機系統商的工程人員、船舶及船上重電人員一起進行風機的安裝。什麼時候支援? 什麼時候必須整體動員? 也是 ENABL 的核心業務之一。」Michael 道。

這僅是單指介面管理的縱向面,論橫向面,ENABL 所必須掌握的介面同時擴及風場建置的生命週期。「先不談風機在被設計或製造時,我們所參與的階段,單從風機被製造出來之後,無論是被運輸至各個國家(港口),包含裝卸、海上建置到後續的維護,ENABL 也負責這過程間所有設備或零組件的維修。從接手風機的第一天開始至其被建置安裝,風機的部分元件可能由於某種原因損壞,ENABL 現場的技術團隊也會盡可能在服務協定的範圍內進行修復。我們的機器很常被安置於客戶的工廠內部,有時我們也替生產和運維團隊提供需要的檢測和機具調適服務,可以說,我們的介面橫向涉及每一個重要的風場開發及建置階段。你必須時時刻刻記得正在管理和調動每一個微小的介面和細節。」Michael 表示。

訓練、理解、滿足標準要求、安全執行工作、全世界同步

「每個星期一,我們都會召開會議,首先從安全開始檢討。安全非常重要,而不僅僅只是:好吧,我們會注意安全。零工安的要求是 Must Be (必須 )。很多介面彼此之間互相連動,一個設備的掉落或一個人手被割傷,都代表該項工作的所有介面都有工安和管理問題,也表示該工作相關的人力和其他一切連帶介面都會受到損害,這是相當大的風險。」Michael 說明。

對 Michael 而言,零工安更是一種專業的展現。「我們不僅是在談論專業,例如機械或技術人員部分,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安全永遠第一位。風機產業制定了許多標準和訓練,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原因,好比對於那些負責安裝工作的人來說,GWO 課程就是其中一個基本的標準課程,沒有受訓就是不能上船或出海。我們有需要遵循的流程,如果不能遵守,則不允許進入現場。我們的專業就是訓練、理解、滿足標準要求之後,安全地執行所有工作。」Michael 強調。

 

No2_ID1_10.jpg (142 KB)

 

丹麥總部針對所有工作項目有相應一套 SOP,比如 Michael 先前來臺灣的主要任務就是「同步」工程進行的標準,並訓練臺灣同仁如何進行。「同步也涉及到所有文件資料的共享和更新,也就是數位化系統的建置。例如我需要某一位同仁的文檔,我可以進入我們的文件結構和資料夾系統,找到我所需要的確切文檔,而不僅僅是在那一位同仁的電腦和他的電子郵件才能找到。這讓我們無論身處在何處,均能以同樣的方式工作。所有的文件、訂單、法規標準、研究項目、進度等都必須進入系統。數位化存在可比較性,這也是同步重要的意涵。」

對於如同 ENABL 的跨國企業來說,同步是課題也是藝術,建立一套一體適用的管理標準,但也同時兼顧地區文化的標準。Michael:「舉安全為例,所有 ENABL 分公司都必須按照統一的管理標準,並以相同的安全標準方式於全世界運作。正因為業務擴及不同區域,如果各地各行其事,會失去掌握大方向的控制。這也是為什麼全部公司同仁需要『同步』,也就是在同一條基礎上工作。但這不是所有人都必須按照相同的模式進行工作。」

臺灣即將制定自己的離岸風場建置標準,倘若地方有其相應的標準,如何協調一致性 ? 對此 Michael 說明道:「釐清當地的法規絕對是首要任務。舉某一項工程的安全規範來說,臺灣一定會界定出一個最低限度的安全線,若是對照總部統一規範,臺灣法規不僅滿足,甚至有更高要求,對此,我們會完全同意並參照。當然一定會遇到一些狀況是雙方無法同時找到標準或前例可供參照,我們就要特別找出有的那一方,了解為此規範的原由為何。但臺灣的施工標準很多範疇是參照國際 ISO 或 IEC 標準,歧異不大。」

無論風在哪裡 ENABL 就在

No2_ID1_6.webp (233 KB)

 

「現在世界的轉變和光景,同我們在 2000 年時所看到的前景相同。能源轉型的倡議一直都在,20 年前,甚至 10 年前,很多人還不確定我們能創造出多少價值,但我們就是盡最大努力逐步實現每一個『可能』。」Michael 侃侃而談。

「以前陸域風機是大宗,很多人看好其前景,也很多人看到它的問題,不斷地進行效率改良。而後離岸風機出現,成本更高昂,工序更龐雜,投入的眾人也不斷地在改進技術,積累經驗,也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建置離岸風場。時代改變,大環境也一直在變動,我們始終對臺灣的風力產業抱持信心。」現任 ENABL A/S 臺灣總經理林奇峰亦表示。

「現在我們已經在全世界安裝了那麼多風機,風能也成為很多國家的主要能源選項,想像一下,下一步 ENABL 可以做什麼 ? 也許以後風機變更大,也許不會,無論這個產業如何演變,風能行業還是會繼續下去。但話又說回來,當哪一天突然太陽不發光,不能製造太陽能,風不吹,風機無法產生能量,那我們該怎麼辦? 我對此沒有答案,但對於 ENABL 來說,我們看到一個巨大的未來,不僅在臺灣,而且在任何地方,我們拓展至世界各地,這就是我們的目標,這也是 ENABL 的 slogan:『Wherever Wind Is』所意涵。無論風在哪裡,我們就在。」Michael 如是說道。

  

  

  

更多相關文章

EnergyOMNI 全能源 I Enera Media Ltd. 恩能新元傳媒有限公司

立即訂閱,加入淨零世代